首页>演讲稿>六年级数学教学质量分析发言稿(大全5篇)

六年级数学教学质量分析发言稿(大全5篇)

时间: 作者:GZ才子

每个人都曾试图在平淡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写一篇文章。写作是培养人的观察、联想、想象、思维和记忆的重要手段。写范文的时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接下来小编就给大家介绍一下优秀的范文该怎么写,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六年级数学教学质量分析发言稿篇一

一、对试题的评价

本卷以《数学课程标准》为依据,以教材的内容为基本素材,力求体现《课标》的基本精神和要求,努力贴近教学实际和学生实际。试卷的主要特点如下:

1、重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考查。命题以八年级数学教材前三章主要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作为考点来设计试题,并力求将各知识点放到实际情境中去考查,注重在理解基础上的应用和知识的内在联系,而不是单纯考查对知识的记忆与识别。

2、重视运算能力、思维能力、空间观念以及运用数学知识分析和解决简单实际问题能力的考查。

3、试题贴近生活、突出运用。注意从生活实际中选取有关问题作为命题的素材,如第2小题、第9小题、第19小题,都是日常生活中常遇到的问题,对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会数学思考、形成积极的情感和态度有重要的意义。

二、成绩情况

本次参加测试人数为41人,最高分:33分,最低分:3分,平均分约为13分,33——40分1人;40分以上0人;20——30分7人;20分以下33人。

三、学生答题情况分析

1、第一大题

本题是选择题。总的得分不理想,做得最好的为选对6个,多数学生只选对1、2。其中完成较差的是第8、9、10小题。

2、第二大题

本题是填空题,学生失分较多,对得最多的为5空,其他的都只填对1、2空。该题迷惑性较强,学生没掌握所学知识,无从着手。

3、第三大题:

第19小题失分主要表现为:对几何知识中线段的锤子平分线与角的平分线的性质及其应用无想象力。

4、第四大题

第20、21小题应用三角形内角和等知识求角的度数,失分主要原因是对三角形内角和掌握不扎实。

第22小题是利用证明三角形全等得到线段相等知识,全班只有一个学生会做,失分主要原因是对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掌握不扎实。

四、存在的主要问题

1、多数学生的数学成绩只达到小学三、四年级的水平,最基础的二、三位数加、减、乘、除法都搞不清,一个最基本的文字应用题都解决不了,从而导致数学链脱节,教学上无法进行。

2、课堂纪律太差是导致学习差的主要原因之一,该班多数学生不懂得课堂纪律、课堂上表现很差,根本不会听课。

3、多数学生行为表现懒惰、老师布置的练习从不动脑、动手,无论老师怎么引导也没有效果。

4、本人业务水平低、没能力把初中数学知识传授给只有小学三、四年级水平并且不求上进的学生。

五、对今后教学的建议

1、深入学习课程理论,认真钻研课标和教材,努力实现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根本性转变。要通过学习强化课程意识,进一步掌握新课程的理念、性质、特点以及相应的教学方式和教学技能,从传统的接受式学习转向具有现代特征的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和合作学习;从演绎式教学转向归纳式教学,即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出发——提出问题——建立数学模型——形成概念,得到定理、公式、法则等——解释、应用、拓展。

生,让学生通过自主活动,意义建构,进而到达对知识的真正理解,并注意揭示知识与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归纳、提炼和总结蕴含在知识内的数学思想方法,帮助学生形成合理的认知结构。对基本技能的训练,应通过创设新的情景,让学生在变化的情景中去运用,在理解的基础上去训练,而不能变成大量的、机械的、重复的操练,因为操练并不发展意义,重复并不引起理解,反而加重学习负担,降低学习效率,引起学生的厌恶。

3、重视能力的培养,不但要加强运算能力、思维能力、空间观念以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而且还要注意分析处理信息能力、探究发现能力,数学语言能力、数学运用能力,阅读理解能力以及反思调控能力的培养和训练。对运算能力的培养,既要鼓励算法的多样化,即鼓励笔算、口算、估算以及使用计算器进行复杂运算,又要防止过分地依赖计算器而忽视笔算、口算、估算能力的倾向。对空间观念的培养,要从多方面、多角度展开思考与训练,循序渐进,逐步形成。对思维能力的培养,既要重视演绎推理,又要重视归纳推理、类比推理、统计推理等合情推理能力,逐步发展学生的探索能力和创新能力.

4、注重积极的情感、负责的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的培养,发挥非智力因素在数学教学中的作用。要注意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让学生了解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和应用价值,发挥评价的激励和导向功能,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

5、想尽一切办法、正面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数学学习,改变现行不求进取的行为,使学习风气得到更大改观。

2015年11月8日

上个星期我们进行了期中考试,在这我就我们学校八年级数学考试试题和学生的答题情况以及以后的教学方向分析如下:

一、试题特点

试卷包括填空题、选择题、解答题三个大题,共110分,以基础知识为主,。对于整套试题来说,容易题约占90%、中档题约占10%,主要考查了八年级上册第十一章《全等三角形》、第十二章《周对称图形》。这次数学试卷检测的范围应该说内容全面,难易也适度,注重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测检,比较能如实反映出学生的实际数学知识的掌握情况。 无论是试题的类型,还是试题的表达方式,都可以看出出卷老师的别具匠心的独到的眼光。试卷能从检测学生的学习能力入手,细致、灵活地来抽测每章的数学知识。打破了学生的习惯思维,能测试学生思维的多角度性和灵活性。

二、试题分析和学生做题情况分析

1、单项选择题:出的相当不错,看似简单的问题,要做对却需要足够的细心,含盖的知识面广。主要考察了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运用,但很多学生都掌握不好,在做题时不能灵活的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问题,导致得分较低,以后要注意基础知识的掌握和灵活应用。如第8题考查了全等三角形和角平分线的逆定理,学生出错率较高。

角平分线的性质的理解。第17题是结合实际问题考察学生对三角形中的等校对等边的性质的掌握,但这题学生缺乏根据题意画出图形,所以导致失分。第18题是综合绝对值和平方的知识考察关于坐标轴的对称点的知识,由于这类型的题平时接触多,所以得分率较高。

3、解答题:总共六小题,总分56分。这六小题主要考察学生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判定 、三角形的等角对等边和等边对等角的性质等几何知识。这块学生失分率较高,主要是:其一,学生刚接触证明题,比较生疏,无从下手,不知从哪分析起。其二,学生书写的格式不规范,不懂地利用几何语言来表述。

三、教学反思

1、对数学基础知识的落实不到位

对基础知识、基本技能与基本方法的教学,除了让学生识记,还应注重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在实际问题中的运用,形成数学能力。

2、对学困生的辅导不到位

学生成绩两极分化现象较严重,加强对学困生的辅导是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

3、要理解新教材意图,充分利用和挖掘教材,大胆丢掉繁、难、偏、旧的试题,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发学生数学兴趣。

四、今后教学中的一些启示

(1)重视概念和运算能力的教学,进一步提高学生对数学概念、法则、公式的理解和运用。

(2)注重基础,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一课一得。

2

(3)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激发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学习、主动探索,做学生的指导者与促进者。

(4)联系实际,教给学生知识和方法,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5)转变观念,培养能力。以学生发展为本,以课本为主,抓好“三基”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6)通过师生的努力,使学生能力和成绩有所提高。

五、今后的教学注意事项:

通过这次考试学生的答题情况来看,我认为在以后的教学中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进:

1、立足教材,教材是我们教学之本,在教学中,我们一定要扎扎实实地给学生渗透教材的重难点内容。不能忽视自认为是简单的或是无关紧要的知识。

2、教学中要重在突显学生的学习过程,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在平时的教学中,作为教师应尽可能地为学生提供学习材料,创造自主学习的机会。尤其是在几何题的教学中,要让学生充分展示思维,让他们自己分析题目设计解题过程,强化学生的书写格式。

3、关注生活,培养实践能力加强教学内容和学生生活的联系,让数学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从而培养学生解决实际生活中问题的能力。

4、关注过程,引导探究创新,数学教学不仅要使学生获得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而且要着力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索,培养自觉发现新知识、新规律的能力。

3

一、试题结构及内容分析

本次期末考试的内容为新教材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所有内容,包括全等三角形、轴对称和分式。其中主要考查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本试卷分三部分,选择题、填空题、 解答题 共27个小题。所占分数比例分别为22%、21%、57% 32% 本试卷命题的主要特点如下:

1、重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考查。命题以本册教材前三章主要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作为考点来设计试题(如选择题和大部分填空题),并力求将各知识点放到实际情境中去考查,注重在理解基础上的应用和知识的内在联系,而不是单纯考查对知识的记忆与识别。

2、重视思维能力、逻辑推理能力、数形结合及运用数学知识分析和解决简单实际问题能力的考查。对运算的考查强调的是基本的运算能力,对计算量和难度进行控制,避免繁琐的运算(如计算题第17题)等都体现了这一点;对思维能力的考查,则加强了探究能力的考查(如第20、22、23题)。

3、试题贴近生活、突出运用。注意从生活实际中选取有关问题作为命题的素材,如第5、6、10、12、15、23题都是日常生活中常遇到的问题,对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会数学思考、形成积极的情感和态度有重要的意义。

二、比较好的方面

1、大部分同学都能认真完成试卷,而且卷面比较整洁干净。

2、大部分学生数学思维能力有一点的提高,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三、存在的一些问题和现象

1、虽然我班的优秀率和及格率不少,但低分人数较多,表现为差生面积很大,两极分化严重。

2、从基础题可以看出较大一部分学生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很不扎实,对基本知识的概念、定义理解掌握不到位。

3、学生答题不够规范。如计算题17题,解答题20题和22题。

4、学生的解题能力较差,不太会灵活使用各种方法。如选择题,不太会用排除法和举例法,不会利用类比法。

5、学生审题能力不够,推理能力较差,有部分题目理解不了题意,导致题目做错。如选择题第1、3、7题,填空题第9、10题等。

五、教学建议

1、要加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培养,着重于学生的基础知识。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包括认真听讲的习惯,上课积极思考的好习惯,按时完成作业的习惯。

2、在课堂上下功夫,认真研究教材和教参,把握每节课的重难点,指导学生牢固掌握知识,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注重学生学法的研究课堂教学要多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动手实践,加强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让学生从学会走向学活,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教学时教师要培养学生读题审题的能力。许多学生平时缺乏读题审题的培训,关键时候无法在短时间内准确读懂题意,对一些关键词缺乏理解。

4、培优补差,加强后进生的辅导,多鼓励他们建立学习的自信心,使他们的学习逐步提高,让所有学生都有发展。从这次的考试中可以看出,两极分化的严重性。要关注这部分学生,和他们一起分析原因找出对策,防止拉大差距。同时也要让那部分学有余力的学生尽快突颖而出,使全班的教学质量有更大的提高。

分析人: 高台中学教师 何光银

2015年1月15日

上个星期我们进行了期中考试,在这我就我们学校八年级数学考试试题和学生的答题情况以及以后的教学方向分析如下: 我班的平均分是88.07,高出学区平均成绩3分。及格率77.8高出学区平均成2分,红色率51.9,高出学区平均成,27个点。比平行班高了一些。认真的看过试卷以后,再和以前的成绩相比,却是下降了的。整体如下:本班现有27人,96分以上的有15人,72分以上的有6人,比上次期末考试基本持平,但是略有下降。40——72分的有6人,这个群体基本稳定,因为学习成绩差的自动流失了一些。如果不考虑试卷的难度,整体保持稳定。但是客观的说,这次的试卷难度不大,马虎的习题就会纠正过来。

一、试题特点

试卷包括填空题、选择题、解答题三个大题,共120分,以基础知识为主,。对于整套试题来说,容易题约占90%、中档题约占10%,主要考查了八年级上册第十一章《全等三角形》、第十二章《周对称图形》,十三章的实数。这次数学试卷检测的范围应该说内容全面,难易也适度,注重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测检,比较能如实反映出学生的实际数学知识的掌握情况。 无论是试题的类型,还是试题的表达方式,都可以看出出卷老师的别具匠心的独到的眼光。试卷能从检测学生的学习能力入手,细致、灵活地来抽测每章的数学知识。打破了学生的习惯思维,能测试学生思维的多角度性和灵活性。

二、试题分析和学生做题情况分析

1、单项选择题:出的相当不错,看似简单的问题,要做对却需要足够的细心,含盖的知识面广。主要考察了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运用,但很多学生都掌握不好,在做题时不能灵活的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问题,导致得分较低,以后要注意基础知识的掌握和灵活应用。如第8题考查了全等三角形和角平分线的逆定理,学生出错率较高。

2、填空:总共四小题。第15题是考察学生对全等三角形性质的掌握情况,这题的得分率较高。第16题主要考察了学生对三角形角平分线的性质的理解。第17题是结合实际问题考察学生对三角形中的等校对等边的性质的掌握,但这题学生缺乏根据题意画出图形,所以导致失分。第18题是综合绝对值和平方的知识考察关于坐标轴的对称点的知识,由于这类型的题平时接触多,所以得分率较高。

3、解答题:总共六小题,总分56分。这六小题主要考察学生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判定 、三角形的等角对等边和等边对等角的性质等几何知识。这块学生失分率较高,主要是:其一,学生刚接触证明题,比较生疏,无从下手,不知从哪分析起。其二,学生书写的格式不规范,不懂地利用几何语言来表述。

三、今后的教学注意事项:

通过这次考试学生的答题情况来看,我认为在以后的教学中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进:

1、立足教材,教材是我们教学之本,在教学中,我们一定要扎扎实实地给学生渗透教材的重难点内容。不能忽视自认为是简单的'或是无关紧要的知识。

2、教学中要重在突显学生的学习过程,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在平时的教学中,作为教师应尽可能地为学生提供学习材料,创造自主学习的机会。尤其是在几何题的教学中,要让学生充分展示思维,让他们自己分析题目设计解题过程,强化学生的书写格式。

3、关注生活,培养实践能力加强教学内容和学生生活的联系,让数学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从而培养学生解决实际生活中问题的能力。

4、关注过程,引导探究创新,数学教学不仅要使学生获得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而且要着力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索,培养自觉发现新知识、新规律的能力。

期中考试顺利结束了,由于这次考试是11校联考,样本五千多人,所以它的作用可以说是多方面的:既考了学生也考了老师。对学生而言,是对前半学期学习情况的一次全面检测,对老师而言又何尝不是呢?同时还能看清楚与别的学校的差距在哪里,与别的老师的差距在哪。所以说,考试结束了但工作远还没结束,考后的经验总结尤其重要。

我所教的两个班级各自有各自的特点,彼此并没有可比性。五班是全年级最优秀的班级之一,而四班却是基础最差的班级。两个班唯一的共同点就是一同经历了一段没有固定数学老师的日子。所以,对两个班而言,除了基础的差异,面临的问题还是有类似的地方。我准备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

一、试卷分析

本次试卷是统一命题,考察范围是八年级上册前四章。试题类型与中考相似,整体难度并不大,多为基础题,证明题也并不难。而且由于之前做的模拟试题比较多,部分题型都做过类似的题,甚至还有少量原题。但从学生那里反馈来的信息却并不是那么乐观。

二、数据分析

五班平均分77.8分,同七班的差距由前次月考的9分缩小到了4分左右。四班平均分46.2,虽然还是八个班中最后一名,但相比上次月考也已经进步了近六分,尤其是杨栋同学,考了98.5分,这也给了我一定的信心。另外,四班数学成绩比前次进步的同学有25人,虽然大部分进步幅度不大,但这也是个好的信号,说明前一段时间的混乱状态应该是得到了遏制,学生学习也逐渐步入正轨。

三、学情分析

当然,这次考试也暴露了很多问题。首先,从八年级的教材结构上来说,前两章尤其是第二章《实数》部分是整个八年级代数知识的基础,与后续知识的联系很大,而学习这部分知识的时候也正是两个班最混乱的时候,所以,基础没打好,后面的知识学起来就事倍功半了。这点在四班学生身上尤为明显,上课大部分学生已经感到比较吃力了。五班虽然由于整体基础好,情况没那么严重,但却造成了另一种后果,那就是两极分化。优生与一般学生的差距拉开了。

至于上课,更是用了很多时间与精力为之前的混乱还账,有些学生甚至已经有了厌学情绪,加上课程又比较紧张,所以成绩这样也不足为奇了。不过,经过这段时间的磨合,班级的管理已经走上正轨,相信通过我与学生之后的努力,会让这个学期平稳过渡。

至于五班,大部分学生基础较好,所以前段时间的影响较轻。从这段时间的教学情况来看,五班上课很活跃,但他们的缺点也就是活跃。其中最致命的确定就是喜欢讨论,大范围大面积的讨论。一拿到试卷,一碰到难题就会讨论,缺乏一个独立思考的过程。这点在男生身上最为突出。所以,慢慢的优生之间出现了分化,优生与一般学生的差距也在拉大,这是一个不好的趋势。

最后,针对以上分析的情况,对于接下来半个学期的教学,我也有如下想法:四班以稳定为主,保证大部分人正常听课,抓住前十名那几个,单独要求,对于基础确实很差的,首先不能让他影响其他人上课,其次降低要求,多以鼓励为主。而对于五班,要更严格一点,让他们学习上更沉稳一下,改掉之前那些坏毛病。总之,我对两个班的进步还是有信心的。

李卓

2011/11/20

六年级数学教学质量分析发言稿篇二

一、试卷分析

试卷包括选择题、填空题、解答题三个大题,共120分,以基础知识为主,主要考察《三角形》、《二元一次方全三角形》、《轴对称图形》、《整式的乘法与因式分解》、《分式与分式方程》的内容,难易适中,注重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检测,比较能如实反映出学生的实际数学知识的掌握情况。

二、学生问题分析

本次考试共50人参加考试,从试卷成绩来看,不是很理想,整体上来说,成绩是偏低的,两极分化严总,及格率占57.14%,低分率占14%,平均分比平时降低了10分。可以看出寒假期间一些同学未能做好复习,所产生的的影响还是很大的。比如,徐鹤50分、杨宇莹39分、刘洪朝59分,知识点遗忘较多,退步明显。

从具体试题来说,第18题、20题都是对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考察,可是有些同学因为忘记了求多边形对角线的公式直接导致失分。第22题第二问的错误率较高,一是由于基本技能的疏于练习,直接导致对全等三角形性质应用的不熟练。

三、今后的注意事项

1、假期中对学生学习的管理,不只有教师,更关键的还需要孩子的自我管理。

2、对于今后的教学教学工作,精心备课,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

3、对有进步的同学大力表扬,督促退步的同学,提升学生的自我监管能力。

4、多做多练,切实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坚持天天练习巩固,督促学生认真完成作业,培养学生基本知识与技能的熟练度,和数学思想的培养。

5、加强后进生的辅导,培养他们的自信心,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习兴趣,不让任何一名学生掉队。

数学教学检测试卷分析表

八年级数学期中考试质量分析报告

一年级数学质量分析

四年级数学质量分析

六年级数学教学质量分析发言稿篇三

高效率的复习方法能让考生们更快地进入备考状态,下面是百分网小编为大家准备的2017学年八年级数学期末试卷质量分析,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试题难度适宜,能重视考查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数学思想方法。部分题目可直接运用公式、定理、性质、法则解决,无繁难计算、证明,对教学有导向作用。

考试成绩并不太理想。主要原因是:学生粗心大意,做题不够细心,特别是计算题出错最多。后进生的基础太差,优生的成绩不够理想。

1.基础题和中档题的落实还应加强。比如,学生必会,应该拿分的一些中档题得分情况并不理想。这是因为我们在教学中对学习困难的学生关注不够,课堂密度小,双基的落实不到位。

2.学生数学能力的培养上还有待加强。

(3)运用数学思想方法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还需加强。试卷设置了一些涉及到开放性、探究性、应用性的问题,比如:第18题,第26题等;从阅卷和最后的得分情况可以看到学生的得分率都不高,学生所学知识较死,应变能力也不好。这说明平时教学中,注重的只是告诉学生怎么解,而忽略了为什么这么解,也就是只有结果没有过程。造成学生应变差,题目稍有变化,就不知如何下手。学生不会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结合数学思想去解决问题,这也是优秀率低的一个主要原因。

1.加强对课程标准的研究。比如从试卷中体现出来的:立足基础性、注重能力性、感受时代性、强调应用性、渗透探究性、关注创新性、重视综合性、体验过程性。特别指出的是考试过程也是学习过程。

2.加强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和学习能力的培养。在后面的教学中应注重在课堂教学中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不光要传授知识,更应传授学习和考试的方法(包括培养学生养成反思的习惯,如何使学生复习的效率更高,在考试时如何审题,如何在考试中减少无谓的失分,尽可能获取分数,如何保持考场上平和的心态等),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今后的教学过程中,数学思想的教学要作为一个重点内容,使一部分优秀的学生真正能灵活运用数学思想解决实际问题,提高优秀率。

3.要养成反思的习惯。每次考完我要好好分析、研究学生的试卷,分析一下学生错误的主要原因,最好是分析到每个学生,指出学生的问题所在,反思自己在前一阶段中的得与失,从中获取经验和教训,并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使自己的后一阶段的教学中更有针对性。另外,还应该培养学生养成反思的习惯,使学生的学习更有针对性、主动性和实效性,使学生能力的提高更快。

4.进一步抓好双基的教学,注重落实。对于重点考查的基本知识,应采取由面到点,逐个过关的方法。对于40分以下的'学生,也不能放弃,尽可能使他们在原有基础上有一定的提高。

5.在后阶段的教学中,尽可能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方法。对于基础较差的学生主要就是落实双基,让他们能拿到基本分;对于学有余力的学生,要适当给他们“吃点偏饭”,使他们的能力得到较快的提高,力争在中考中取得优异的成绩。

总之,本学期我将会更好地适应新时期的教学的要求,认真学习党中央关于教学工作的讲话;在教学上,有疑必问。在各个章节的学习上都积极征求其他老师的意见,学习他们独特的教学方法;同时,多参加公开课的讲评,努力学习别人的闪光点,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使教学工作有计划,有组织,有步骤地开展。

六年级数学教学质量分析发言稿篇四

授课教师: 苏红虹

一、试卷及答题情况分析

1.试卷的整体性分析:

试卷包括选择题、填空题、解答题三个大题27道小题,共100分,以基础知识为主。对于整套试题来说,容易题约占70%、中档题约占20%、偏难题约占8%、难题有两题占2%,主要考查了八年级上册第1,2,3,4章和八年级下册第12章的内容。这次数学试卷检测的范围应该说内容全面,有信度和效度,注重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测检,能如实反映出学生的实际数学知识的掌握情况。 无论是试题的类型,还是试题的表达方式,都可以看出试卷重视基础知识的落实、重视基本技能的形成。

2.典型错误剖析:

1、第二章轴对称图形特别是学生的几何推理能力有待提高。几何推理能力的强弱对数学答题来说,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中考数学试卷中有百分之五十左右的内容离不开几何,几何推理能力过关就等于成功了一大半,如选择题第10题常见的对称图形中求角问题,只是需要构造辅助线,学生看不出,说明学生没有形成应有的几何思维。25、27题也是常见的常规题型个别学生会用模型但是答题不规范,漏步骤失分。第26题可以用勾股定理列方程解决问题,也可以用等积法,个别学生思维定势,忽视了基本模型,从而无从下手。

2、学生对于特殊三角形边长关系掌握较差、这些问题主要表现在填空题的第18题,解答题第25题第三问。第18题是等腰直角三角形三边关系,第25题第3问部分同学想当然没有带入数据算出60度角再用等边三角形面积公式,导致得分较低。

二、基础数据及问题分析

1.

年级

均分

任教

班级

应考

人数

实考

人数

班平均分

及格率%

优秀率%

塔尖率%

低分率%

69.34

七8

87.91

72.73

9.09

0

数据对比:

数据对比:

年级:及格率 优秀率 塔尖率 低分率

七八班均高于年级,低分率低于年级。

2.对比结论:

七八班有优势但是仍需将优势保持扩大。

三、班级问题查摆及跟进式改进方案设计

1、注重培养学生准确而迅速地解答基本问题的技能

考试中试题虽然始终立足于“能力”立意,但在试题中总有相当比例的基本问题,这些问题比较典型,知识背景都比较熟悉,对这些基本问题的解答就应注意在平时的教学中加以引导,使学生能做到准确而又迅捷,不要小题大做或者会而不对。有一些综合性比较强的解答题其实质是一些基本问题的综合,知识点虽然多一些,但分割开来还是一些基本问题的处理,因此熟练掌握基础知识,快速、准确解答基本问题是有效地构建自己的知识结构,形成整体认识,组成知识网络非常重要的环节。

2、努力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

教学质量的提高不在于老师是否能上出一节绝妙的好课,而在于老师能否上出比较好的每一堂课。今后我们将做到:每一堂课都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都有明确的目的和重点;都有适宜的难度;都能激起思维高潮;都有充分的练习;都有精彩简洁的评,在教学中要重点突显学生的学习过程,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在平时的教学中,作为教师应尽可能地为学生提供学习材料,创造自主学习的机会。尤其是在应用题的教学中,要让学生充分展示思维,让他们自己分析题目设计解题过程。

四、提高教学质量跟进式措施

1、引领学生悟透教材的基本内容

教材是数学知识的载体,是数学思想方法的源泉,也是试题命制的蓝本。引导学生研究教材,悟透教材中包蕴的知识与方法,去发现、去体验、去感受数学的应用性和文化性,能迅速而又正确地解决教材中的每一个问题,这是数学课堂教学的首要任务,也是主要任务,是今后提高初中数学成绩的前提和关键。

2、多做多练,切实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和几何推理。有时他们是凭自己的直觉做题,不讲道理,不想原因,这点从试卷上很清楚地反映出来了。

3、关注答题过程,特别要重视学生的答题规范。同时要引导探究创新,数学教学不仅要使学生获得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而且要着力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索,培养自觉发现新知识、新规律的能力。

四年级数学学科期中考试质量分析报告

五年级数学学科期中考试质量分析报告

五年级语文期中考试质量分析报告

八年级下学期数学质量检测试卷分析

八年级语文期中考试试卷分析

六年级数学教学质量分析发言稿篇五

一、评析试卷(命题评析)

1、本次考试试卷共6页,七大题共计26小题,满分120分,时量120分钟,其中第一题为填空题分值24分,第二题为选择题分值24分,第三题为解方程及简单解答题分值10分,第四题为一次函数建模与补充条件后的几何证明题分值12分,第五题为考查频数与频率的应用及由函数图象的相关信息建立函数模型并解决实际问题的题分值14分,第六题为勾股定理的应用与作图解答题分值16分,第七题为几何动点问题与建立一次函数模型并用函数性质探讨函数最值问题的题分值20分。

2、由此可见,试卷强基础,又侧重综合应用能力的考查,相比之下单纯的计算题比重较低,较重视学生对知识的运用,命题覆盖所有章节,符合课程标准与考试大纲的要求。

3、难度稍高,部分同学在规定的时间内不能完成试卷可能也与试卷的稍难有关,但无偏题与怪题。

二、成绩统计及分析

总体上说同学们对于基础概念及定理掌握尚可,但对知识的综合运用还欠缺,个别同学对于基础概念还是模棱两可,含糊不清经不起考查,如:一个正数的平方根及算术平方根的性质,一次函数的性质,三角形的有关概念等掌握不牢,几何证明题思路不清等。

三、存在的问题

究其原因除了极个别同学智力差别外,大多数学生学习方法不够科学,造成学习成绩滑坡的后果。当然这也与教师钻研教材不够深,驾驭能力不够强,教学方法没有与时俱进有关。

四、改进措施

1、在以后的工作中应注重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只有这样才能紧密结合学生学习实际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法因材施教,对症下药,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打造高效课堂,改变过去那种对学生不信任、不肯放手、大包大揽的先教后学,填鸭、灌输的传统模式,积极开展先学后教,小组探究合作的新模式,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学习过程并获得发展。

3、作业考试化,分层化,典型化并具有针对性才能有效地巩固新知并得到相应的提升。

4、加强小组评比与合作,既激活了每个学生的学习热情,又培养了大家团结协作能力。

5、教师勤辅导、多交流做好学生学习的好向导、好榜样。进一步端正工作态度,加强工作责任心、扎根并志力于教育事业,不断积累经验,创造性的奉献于教育事业。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