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演讲稿>最新长方形的周长读法 长方形的周长说课稿(实用5篇)

最新长方形的周长读法 长方形的周长说课稿(实用5篇)

时间: 作者:念青松 最新长方形的周长读法 长方形的周长说课稿(实用5篇)

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都尝试过写作吧,借助写作也可以提高我们的语言组织能力。范文书写有哪些要求呢?我们怎样才能写好一篇范文呢?这里我整理了一些优秀的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吧。

长方形的周长读法篇一

今天我们学习了《长方形的周长》这节课,在二年级学习长方形与正方形的基础上,孩子们对长方形与正方形的认识及特点都能很牢固地记得。在这节课上,我是借助孩子测量数学书课本封面的长和宽,这样设计既复习了测量,同时也巩固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点。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周长——物体表面或封闭图形一周的长度就是它们的周长。那么长方形的周长就是长方形一周的长度,孩子们都能很容易说出来:长方形的四条边加起来就是长方形的周长。孩子们根据先前的经验,量出长方形的长是26厘米,宽是18厘米。

当我把这些数据写在黑板上的时候,孩子们都迫不及待说出了求数学书封面周长的方法。

师:你们怎么求出来的,我没听清,谁能单独说说?

生:求长方形的周长就是把四条边加起来,就是长+宽+长+宽。

师:恩,方法不错,我们把这位孩子的方法写上。(旁边用这种方法列式计算)

生:老师,我的方法和他的不一样,我用的是(长+宽)×2,也能求出。列算式是(26+18)×2=88(厘米)。

师:他说得多完整,我们是不是要祝贺他一下。(掌声响起来)看了大家的方法就是不错,不但好理解,还特别好计算。有的孩子还有方法,我们继续听听他们是怎样求周长的。

生:我用的是长×2+宽×2,就是两个长可以用长×2,两个宽可以用宽×2,再把结果加起来。

师:恩,你们觉得这个方法怎么样?

生:太好了,比较好理解,但是我们还是感觉第2种最简单。

师:恩,你们喜欢什么样的方法,在计算中就用什么的方法。下面我们一起把长方形的周长公式读一下。(齐读)

长方形的周长=(1)长+宽+长+宽;(2)(长+宽)×2;(3)长×2+宽×2。

师:看来大家学得不错,请看下面几道题,谁能最先说出结果。

(1)一个长方形,长是10厘米,宽是5厘米。周长是()。

(2)一个长方形,长是15厘米,宽是6厘米。周长是()。

你们学得太快了,我一说出题你们就说出结果了,谁能大胆出一道题,你们还能答出来吗?(学生出题)

生:一个长方形的长是20厘米,宽是15厘米,周长是多少?

孩子们也能很快说出结果。看来对于长方形的周长,大家已经掌握住了,利用课后练习的第1题,以及一些巩固练习,孩子们对长方形周长的计算已经能够灵活运用。孩子们经历了探索长方形周长的过程,对于探究正方形的周长就很容易了。孩子们利用刚学到的方法,进行探究,说出了正方形的周长公式:

(1)边长+边长+边长+边长。

(2)边长×4。

他们还说出了两种不太经常用的方法。经过大家的讨论,最后选取种最简单的方法进行计算。

长方形的周长读法篇二

2.出示一组图片,说一说长方形的周长.(投影出示)

3.口述计算过程(投影出示).

算出下面长方形的周长.

(2)一个长方形枕套,长50厘米,宽30厘米.四周缝上花边,要用多少厘米花边?

(3)一个长方形地,长25米,宽15米,周长是多少?

4.操作练习,小组进行.

四、布置作业.

板书设计

长方形的周长读法篇三

教学目标:通过教师演示教具,学生操作学具,使学生理解周长的意义,联系实际学会求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结合实际计算有关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在获取知识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初步的分析、综合的逻辑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使学生理解周长的意义,学会动手测量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

教学难点:掌握求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方法

教具:长方形教具、正方形教具、铅丝、毛线、长方形图片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

1.教师提问:长方形有哪些特征?(长方形有四条边,对边相等,四个角都是直角。)

2.教师提问:正方形有哪些特征?(正方形有四条边,四条边都相等,有4个角,都是直角。)

3.教师出示长6厘米、宽4厘米的长方形教具,要求学生指出它的长和宽。并且量出长和宽的长度,说出长方形有几条长、几条宽。

4.教师出示边长5厘米的正方形教具,要求学生指出它的边长。并且量出边长的长度,说出正方形有几条边长。

二、探求新知

教师:我们已经知道长方形有四条边,对边相等的特征,量出了这个长方形的两条长是6厘米,两条宽是4厘米;知道正方形有四条边,四条边都相等的特征,量出了这个正方形的边长是5厘米.这些知识大家掌握得很好,下面的学习要用到。

现在我们学习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和它的计算方法。首先研究长方形的周长,我们共同协作来做个实验。

教师把刚才量好过长和宽的长方形教具用较粗的铅丝沿四边绕一周,再放直。指出这根铅丝绕长方形四条边一周的长度就是长方形的周长。

要学生思考这个周长含有这个长方形的几条长、几条宽?它的总长是多少厘米?(含有这个长方形的两条长和两条宽,总长20厘米。)我们再研究正方形的周长,我们共同协作来再做个实验。

教师把刚才量好过边长的正方形教具用较粗的铅丝沿四边绕一周,再放直。指出这根铅丝绕正方形四条边一周的长度就是正方形的周长。要学生思考这个周长含有这个正方形的几条边长?它的总长是多少厘米?(含有这个正方形的四条长,总长20厘米。)

要求学生取出一根线,沿着长方形数学课本的边绕一周,再放直。然后学生叙述周长的意义,这个周长含有几条长,几条宽。(长方形四周的周长就是周长,它含有两条长、两条宽)

边长)

教师:我们量了这个长方形教具的长是6厘米、宽是4厘米,正方形教具的边长是5厘米,用铅丝沿着长方形教具和,正方形教具四条边绕了一周,得到了它们的周长,请大家看课本第85页,再根据做的实验回答以下几个问题。(学生分小组讨论)

(1)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表示什么意思?

(2)长方形的周长含有几条长、几条宽?

(3)正方形的周长含有几条边长?

(4)怎样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有几种方法?哪一种方法比较简便?

(5)怎样算正方形的周长?

学生小组讨论后,再全班交流,综合归纳:长方形一周的长度就叫长方形的周长,它含有长方形的两条长和宽。(边总结叙述,边在黑板上揭示以上的知识规律)计算长方形周长的方法有多种:

(1)根据沿着长方形边绕的顺序,算式是:长+宽+长+宽

(2)先算出2条长的长度和,再算出2条宽的长度和,最后把它们相加。算式是:6×2=12(厘米)4×2=8(厘米)12+8=20(厘米)

(3)根据长方形含有两条长和宽的规律,算式是:长×2+宽×2,也就是公式“长方形的周长=(长+宽)×2”

长的方法有2种:

(1)根据沿着正方形边绕的顺序,算式是:边长+边长+边长+边长

(2)根据正方形含有四条边长的规律,算式是:边长×4,也就是公式“正方形的`周长=边长×4”

教师:以上回答很好,能根据意义叙述求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两种方法。请同学们用两种方法算出数学课本第85页例4的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两名学生板演,其余学生算在本子上。6+4+6+4=20(厘米)6×2+4×2=12+8=20(厘米)

5+5+5+5=20(厘米)5×4=20(厘米)

学生叙述板演算式的意义,教师根据列式演算过程、得数以及叙述的意义打分。

教师:谁能根据这个算式的意义列一个更为简便的算式?学生阅读课本思考后,列出算式:

(6+4)×2即(长+宽)×2

=10×2

=20(厘米)

教师(长+宽)×2的算式既灵活又简便,谁能叙述算理?

学生:把长方形图片的对角剪开的图看出,长方形的周长是2个长和宽组成的,也就是长加宽的和的2倍。

教师:大家讲的算式有道理。今天,我们通过教具操作懂得了周

长的意义,计算长方形周长的三种方法,计算正方形周长的两种方法。在今后的计算中,你认为用哪种方法好就用哪一种方法,但是相比之下,长方形的周长公式:“(长+宽)×2”的方法比较简便,正方形的周长公式:“边长×4”的方法比较简便。

三、布置作业

2014年11月18日

长方形的周长读法篇四

今年送完一届毕业生后,我又从三年级教起。学生人数19人,比上学期六年级的44人少了一半有余,自己感觉“轻车熟路”。

在和学生共同探讨认识了“什么是物体的周长后”,我出示了一个长方形,引导学生开始了如何计算长方形的周长。学生们开始分组探究,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很高,也很投入。不一会儿,一双双小手纷纷举起。我让小组选代表汇报合作探究的成果:

“8+4+8+4=24(厘米)!”

“8+4+8+4=24(厘米)!” ……

没有出现我的预设效果。我只好进一步鼓励说:“谁有更好的方法?”

“8+8+4+4=24(厘米)!” 课代表王凡站起来发言。

我心里有点失望,可是还鼓励说:“不错!谁还有更好的方法!”

没有同学再举手了。

“我测量了长方形的长和宽,然后两条长加两条宽。就得到了它的周长。”几乎每个同学都如是说。

看来学生自己不会归纳出长方形的周长计算公式的。我只好硬往公式上引:我说:“长方形两条,那么8+8可以用乘法算式表示8×2。宽用乘法算式表示为4×2。所以,长方形的周长可以用这样一个公式表示:长方形的周长=长×2+宽×2。”

接下来是课堂练习,我出示了四个长方形让学生计算周长。全班19人,用我的公式方法计算的仅有2人!其他同学全是用加法做的。

这堂课上我完全陷入了沉思:以往自己是怎样教的?好像是先告诉学生公式,再引导学生用公式计算长方形的周长。现在提倡学生自主探讨知识,如果硬让他们死记公式是背离新课改要求的 。也许让学生先记公式再学计算周长,就学习成绩而言可能会高点,可是长此以往,学生学到的是死知识,他们的思维永远被禁锢在老师的讲解之下。对这些三年级小学生来说,难道学生自己得出的长方形周长=长+长+宽+宽,不是更直观、更明白的公式吗?!

既然学生心里没有公式,教师就不能把一些刻板、抽象的数学知识强加于他们,只要他们的算法有道理,教师就要鼓励,新课改提倡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课本上不是也没有像以前那样注明长方形周长计算公式吗?今天他们自己总结出最好记、最好用的计算方法,不久的将来他们在数学上会有颇丰的收获!

长方形的周长读法篇五

1.使学生知道长方形周长的含义。

2.正确计算。

1.口算。

520+70=430×2=1600÷8=

430-60=880÷4=3100×3=

380+40=500×6=4200÷7=

800-50=400÷5=2000×4=

2.计算:一个正方形,边长10米,周长是多少米?说一说是怎样想的?

1.理解【演示课件】.

1)引导学生分组练习。

2)启发学生讨论:什么是,发现了什么?

2.教学例7【继续演示课件】.

1)出示例7:一个长方形,长6厘米,宽4厘米,它的周长是多少厘米?

2)小组交流应该怎样计算?并计算。教师巡视指导。

3)汇报交流,并说一说怎样想的?

6+4+6+4=20(厘米)

6+4+6+4=20(厘米)

6×2+4×2=12+8=20(厘米)

2个长,2个宽,先算2个长是多少,再算2个宽是多少,然后求它们的和是多少,就是。

2个长是多少,知道宽,就可以求2个宽是多少,然后求它们的和是多少,就是。

6+4)×2=10×2=20(厘米)

2个长,2个宽(对边相等),先求一个长和宽的和是多少,再乘以2就是。

4)引导学生比较三种算法。

5)反馈练习。

28米,宽15米。它的周长是多少米?

1.口述。

2.出示一组图片,说一说。(投影出示)

3.口述计算过程(投影出示).

2)一个长方形枕套,长50厘米,宽30厘米。四周缝上花边,要用多少厘米花边?

3)一个长方形地,长25米,宽15米,周长是多少?

4.操作练习,小组进行。

100米,宽是45米。小明沿着足球场的边跑了一圈,他跑了多少米?

=(长+宽)×2

7:一个长方形,长6厘米,宽4厘米,它的周长是多少厘米?

相关范文推荐

    最新历史书读后感(实用9篇)

    当品味完一部作品后,相信大家一定领会了不少东西,需要好好地对所收获的东西写一篇读后感了。那么你会写读后感吗?知道读后感怎么写才比较好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读

    最新美丽中国建设新篇章读后感(精选5篇)

    当看完一部影视作品后,相信大家的视野一定开拓了不少吧,是时候静下心来好好写写读后感了。读后感对于我们来说是非常有帮助的,那么我们该如何写好一篇读后感呢?以下是小

    湖畔主要内容 未名湖畔的爱与罚读后感(优质5篇)

    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都尝试过写作吧,借助写作也可以提高我们的语言组织能力。写范文的时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下面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优

    水浒传第五回的读后感(优质5篇)

    当品味完一部作品后,一定对生活有了新的感悟和看法吧,让我们好好写份读后感,把你的收获感想写下来吧。当我们想要好好写一篇读后感的时候却不知道该怎么下笔吗?下面我给

    最新四年级数学课后读后感 四年级数学课后反思(精选5篇)

    读后感是种特殊的文体,通过对影视对节目的观看得出总结后写出来。那么该如何才能够写好一篇读后感呢?接下来我就给大家介绍一些优秀的读后感范文,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希

    革命的读后感(通用5篇)

    很多人在看完电影或者活动之后都喜欢写一些读后感,这样能够让我们对这些电影和活动有着更加深刻的内容感悟。那么该如何才能够写好一篇读后感呢?下面是小编带来的优秀读后

    2023年读故事狗和猫读后感(大全5篇)

    当品味完一部作品后,一定对生活有了新的感悟和看法吧,让我们好好写份读后感,把你的收获感想写下来吧。可是读后感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读后感的范文,

    堂诘诃德读后感(模板9篇)

    在观看完一部作品以后,一定对生活有了新的感悟和看法吧,为此需要好好认真地写读后感。什么样的读后感才能对得起这个作品所表达的含义呢?下面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优秀的读

    最新回答读后感(优秀5篇)

    读后感是种特殊的文体,通过对影视对节目的观看得出总结后写出来。什么样的读后感才能对得起这个作品所表达的含义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搜集的读后感范文,仅供参考,一起来

    最新开学第一课的读后感和(汇总5篇)

    当看完一部影视作品后,相信大家的视野一定开拓了不少吧,是时候静下心来好好写写读后感了。读后感书写有哪些格式要求呢?怎样才能写一篇优秀的读后感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